6月17日,中山宣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。据中山市气象局消息,面对极端天气多发形势,为筑牢防雷宁静防线,中山创新构建“防雷重点单元风险画像+防雷隐患治理特征画像”的“双画像”羁系体系,推动防雷宁静治理向数字化、精准化迈进。
“‘双画像’羁系体系将大幅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与行政羁系效能,有效降低雷电灾害风险。”中山市气象局相关卖力人介绍,中山“双画像”防雷羁系体系通过搭建“14+8”量化评价模型、“一企一档”数字化平台,归集14项定性指标与8类定量数据,为全市300多家防雷重点单元精准绘制“风险画像”,并划分为4个风险品级实施动态分类羁系。对高风险单元,中山气象部门将加密督导帮扶及提供技术指导,对低风险单元,则接纳远程监测等柔性羁系,实现羁系资源精准投放。
在隐患治理层面,中山建设“特征画像”机制,明确7类红线指标,聚焦易燃易爆场所、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场景,细化隐患判定尺度,为精准识别隐患提供参照。针对重大隐患,制定个性化整改周期与管控措施,形成“排查—研判—整改—验收”全流程闭环治理。同时,中山体例了隐患排查治理细则、建设风险管控清单,确保隐患治理责任、措施、时限“叁到位”。目前,中山已出台配套细则,从制度层面为“画像”绘制、动态治理及隐患处置提供尺度化依据,推动防雷治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。